背景:
將銀包銅漿料通過連續(xù)強脈沖光印刷并燒結在硅(Si)異質結太陽能電池上作為電極。在IPL燒結過程中,通過熱電偶和紅外(IR)攝像機監(jiān)測電極的溫度。為了掌握更準確的溫度分布,還采用有限差分法進行了傳熱模擬。根據(jù)光能評估了銀涂覆銅電極的線電阻率和接觸電阻率,并選擇最佳IPL工藝參數(shù)為光能6J/cm2和傳送帶速度5cm/s。測量了硅太陽能電池的I-V曲線,與傳統(tǒng)的Ag熱固化電極相比,效率僅降低了0.2%。由于短路電流(Jsc)的降低,效率略有下降。值得注意的是,采用IPL燒結Ag涂覆Cu漿料的Si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(Voc)增加了2mV,因為通過光照改善了表面鈍化。此外,通過測量6個月的偽fll因子(pFF)確認不存在Cu擴散問題,從而確保了太陽能電池的可靠性。
文獻介紹:
全基于印刷工藝的高溫熱工藝(超過700℃)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作傳統(tǒng)晶體硅(c-Si)太陽能電池的電極形成方法,因為它在生產(chǎn)率和工藝簡化方面具有許多優(yōu)勢。最近,已經(jīng)進行了幾項研究來提高c-Si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并最大限度地減少金屬化過程中發(fā)生的鈍化損壞。在這些研究中,研究人員試圖減少電極接觸面積以減少鈍化損壞。此外,還開展了幾項基于薄隧道氧化物的鈍化接觸研究,例如隧道氧化物鈍化接觸(TOPCon)結構和基于非晶硅(a-Si)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。在此結構中,當采用高溫熱工藝進行金屬化時,經(jīng)常會發(fā)生鈍化損壞,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低溫金屬化。因此,已使用基于熱固化型樹脂/金屬粉末糊劑的低溫熱固化,例如在200℃下固化10~20分鐘和通過物理氣相沉積(PVD)進行金屬沉積等低溫電極形成方法。使用PVD工藝形成電極有幾個缺點。PVD工藝的第一個缺點是由于PVD設備昂貴,投資成本太高。其次,在PVD工藝中,電極圖案化工藝所需的工序數(shù)量較多,這不適合大規(guī)模生產(chǎn)。同時,熱固化方法需要在200℃下進行10~20分鐘的熱處理,這增加了工藝時間并降低了生產(chǎn)率。此外,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熱固化漿料的材料成本非常高,因為需要漿料中較高的銀(Ag)含量。因此,已經(jīng)進行了一些研究,以在Si異質結太陽能電池上使用鍍銅來降低材料成本。
強脈沖光(IPL)燒結工藝是低溫電極形成技術之一,是一種利用光吸收產(chǎn)生金屬粒子表面等離子體效應的技術。最近,已經(jīng)開展了幾項使用銅納米顆粒(CuNP)的IPL燒結技術研究。為了進一步降低材料成本,在之前的幾項研究中還研究了混合Cu微粒(MP)/納米粒子(NP)為了獲得更好的IPL燒結效果,進行了一項研究,通過考慮Cu納米粒子的選擇性吸收波長來確定溫度和電阻率。最近,一項新研究表明,CuNP墨水可以直接使用IPL燒結工藝在硅(Si)晶片中燒結為電極。然而,由于只有Cu顆粒墨水電極在高溫和高濕度條件下容易氧化,因此長期可靠性較差。為了提高低溫固化電極材料的長期可靠性,還進行了用于Si太陽能電池的銀包銅漿料的研究。
然而,熱固化電極的電阻率需要進一步提高,以提高硅太陽能電池的性能。在本研究中,通過改變光能的IPL燒結工藝燒結絲網(wǎng)印刷的銀包銅漿料。對IPL燒結銀包銅電極的可靠性、電阻率和界面接觸電阻進行了測試,以獲得高度可靠的太陽能電池。
采用IPL燒結工藝將銀包銅漿料涂覆于電極上,制成Si異質結太陽能電池。對電池生產(chǎn)進行評估的結果表明,與基于Ag電極的熱固化工藝相比,由于線寬增加導致Jsc損失,因此效率略有降低。但是,采用IPL燒結工藝的太陽能電池的Voc得到了改善。由于銀涂覆效應和TCO層的擴散阻擋效應,6個月內Cu擴散導致的pFF并未降低。預計使用金屬含量中的Cu成分,材料成本將比Ag漿降低70%左右,并且由于與傳統(tǒng)熱固化工藝相比,IPL燒結工藝的處理時間極短,生產(chǎn)率顯著提高。
引用: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40684-021-00346-3
本網(wǎng)站所發(fā)表內容轉載時會注明來源,版權歸原出處所有(無法查證版權的或未注明出處的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搜集)。轉載內容(視頻、文章、廣告等)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,僅供參考,不代表本網(wǎng)站認同其觀點和立場。內容的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負責。如涉及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,此轉載不作為商業(yè)用途
Copyright ? 2022 寧波柔印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浙ICP備18004554號-1 XML地圖
技術支持:海巨天